为进一步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,切实提升火灾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能力,7月1日下午,宁波工程学院微纳研究院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培训。研究院全体师生参与此次培训,校保卫处两位专业教师受邀担任培训讲师,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,为科研一线筑牢安全屏障。
理论授课:系统讲解消防知识体系
培训现场,保卫处教师以“科研场所消防安全规范”为核心,围绕三大模块展开教学:
应急逃生与自救技能:针对实验室、办公区、自习室等不同场景,详细演示火灾发生时“弯腰低姿捂口鼻”的正确逃生姿势,强调疏散路线选择与安全集合点定位原则,让师生们清晰掌握不同环境下的逃生要点。
灭火器材操作指南:结合科研场所常见火灾特征,指导师生如何正确选择灭火工具。重点讲解了干粉灭火器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适用范围与操作流程,通过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四字口诀强化记忆,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、准确地使用灭火器材。 

消防设施布局解析:根据微纳研究院实际的消防设施布局,逐一介绍消火栓、应急指示灯、烟雾报警器等设施的分布位置与使用规范,特别强调“三分钟初期处置”的黄金时间概念,让师生深刻认识到把握初期灭火时机的重要性。

实操演练:沉浸式体验灭火技能
在室外实操环节,培训教师设置模拟起火点,组织全体师生依次进行灭火器灭火演练。演练过程中,师生们手持灭火器,按照“对准火焰根部、由近及远扫射”的操作要领,完成灭火操作,保卫处教师全程跟进指导,及时纠正操作偏差。演练过程中,师生们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,在沉浸式体验中熟练掌握了灭火器的实操技能。

总结提升:构建科研安全长效机制
微纳研究院实验副院长王霖在总结中强调,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高精尖技术研发平台,研究院日常使用的实验材料种类繁多、性质特殊,且仪器设备精密昂贵,消防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。她指出,此次系统性培训不仅是贯彻落实学校平安校园建设部署的具体行动,更是保障科研工作平稳运行的基础性工程。要求全体师生切实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日常科研实践,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,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,共同营造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良好科研环境。
本次培训采用“理论教学+实践操作”相结合的模式,全面提升了师生的消防安全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。下阶段,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,通过常态化开展多场景应急演练、大力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,着力构建科研安全长效机制,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筑牢安全防线。